或许你没有想到,常见的黑眼圈,竟然还能划分成三种类型。每一种黑眼圈的成因不同,可以说跟熬夜相关的只有一小部分。好在这些黑眼圈都能治。
这种黑眼圈主要在下眼睑出现,可能是浅蓝色也可能是紫红色,是中国人最常见的黑眼圈类型。血管型黑眼圈的特征之一是当你用手撑开黑眼圈处的皮肤时,这里颜色会变得更明显。
跟熬夜有些关系。
眼皮是人皮肤最薄的地方之一,皮肤下的血管容易透出颜色,而且年龄越大、皮肤越薄、颜色越明显。
血管型黑眼圈还可细分为两种:浅蓝色的静脉型,与泛紫红的毛细血管型。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时,血液中缺氧血红蛋白所占比例升高,颜色更偏紫更显眼——这也是熬夜后黑眼圈会加重的原因。
另外,有人认为过敏性鼻炎发作会导致鼻窦黏膜水肿,进而使眼睑处血液滞留,引起黑眼圈。
这或许也能解释,为什么“美白眼霜往往无法解决黑眼圈” ——大部分人的问题在于血管而非色素。
外用维A醇、维生素C(增加真皮厚度、改善血液循环),或是维生素K(减轻血液淤积)可以减轻这种类型的黑眼圈。
另有一些“猛药”疗法:强脉冲光(IPL)、染料激光与剥脱性激光会针对血管或增厚皮肤;自体脂肪移植或胶原蛋白注射可以在血管上加上一层“覆盖物”,挡住血管颜色。
色素型可能更符合人们心目中“黑眼圈”的形象:颜色从浅褐、深褐再到黑色都有可能,既能在下眼睑出现,也可分布于上眼睑,围上整整一圈。
与熬夜关系不大。
中国人先天性的色素型黑眼圈不太多见。也有许多其他后天因素可引发色素沉着,比如药物、湿疹、搔抓、日晒。如果用手撑开黑眼圈处的皮肤,色素型黑眼圈不会发生任何颜色上的变化。
解决色素型黑眼圈首先要避免更多的色素沉积。眼周也记得加强防晒;眼周有湿疹等皮肤问题的,抓紧治疗,让生成的黑色素尽快退散。
美白产品此时也可以发挥作用,但过程注定是漫长的。果酸焕肤、激光治疗、强脉冲光(IPL)可以缩短治疗过程,但需要选择一位技术娴熟的医生来操作。
本质上是眼袋突出、泪沟凹陷后形成的阴影,类似下图这种感觉,会显得人非常憔悴。光线从下面打亮的话,黑眼圈会消失。
没有人能随时光彩照人
如果熬夜后眼部水肿加重,或是长期生活不规律导致“面部早衰”,会加重这种黑眼圈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眼周皮肤肌肉都会变得松弛,同时脂肪量变化,引起睑板肌凸起下垂、眼袋膨出、泪沟凹陷,一来一去,在眼睛下形成阴影,变成黑眼圈。
眼霜不太能逆转阴影型黑眼圈,因为它无法改变肌肉和骨骼。彩妆打亮和遮盖,可以改善凹陷感。
想长效就要靠微整形,比如脂肪移植、透明质酸注射,把凹陷的部位填充起来,避免形成阴影。激光也可能有效。必要时,还可以选择眼睑手术。
另外还有一种混合型黑眼圈,也常见得很,由上述类型中的两或三种并发而成,解决依照上面的思路进行就可以。